close

古今蘇州與來自台灣小吃店的品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林公孚 

蘇州小檔案

  • 面積8488平方公里,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。
  • 人口590.97萬人,其中市區216.87萬人。
  • 轄區:張家港市、常熟市、太倉市、昆山市、吳江市,吳中區、相城區、平江區、滄浪區、金閶區,以及蘇州工業園區、蘇州高新(虎丘)區。

 

  無論是台灣的旅客或投資客,都不會放過蘇州,因為旅客找天堂,投資客找金礦,她恰好具備這二種特質,因此特別受到台灣客的喜愛。不僅如此,更由於她佔盡歷史與地理的優勢,已成為最能吸引國內外資金與人才進入的地區之一。

  蘇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,古稱平江,又稱姑蘇,位於江蘇省東南部,她東臨上海,南接浙江,西臨太湖,北依長江,恰在長江三角洲中部。

  2520多年前(西元前514年)春秋時代吳王闔閭建闔閭大城於今之盤門,其遺址已成重要景點。三國孫權主政時,蘇州已成為第一大都會,他曾建報恩寺於今之北塔旁。迨東晉時,名士顧辟疆首開造園風氣之先,構築林園名為辟疆園。宋元明清年代官宦人家告老還鄉,或宦途失意時,亦多以興建林園自娛。尤其是乾隆時期,物阜民豐,水陸交通便捷,私家園林遍佈繁華的古城內,宮廷畫師徐揚曾繪〈姑蘇繁華圖〉以記其盛。清朝全盛時期,蘇州有園林200餘處,如今保存尚佳者,仍有數十處,她之擁有"人間天堂"的美譽,誠實至名歸。

  蘇州自古人才鼎盛,賢能輩出,吳國賢相伍子胥、軍事家孫武,西晉文學家陸機,宋代政治家范仲淹、軍事家韓世忠、詩人范成大,明代戲曲家馮夢龍,吳門畫派唐寅、文徵明,清代及近代文人顧炎武、俞樾、章太炎等,均名重當代,至今不衰。若從科舉觀點,自隋唐開科取士至清代1300年間,蘇州轄區共出45名狀元,占全國的7.6%。其中唐代7名、宋代4名、明代8名、清代26名(占清代114科狀元的22.8%),晚清翁同酥(咸豐)、翁曾源、洪鈞、陸潤庠(同治)等,皆為民初知名人物,所謂地靈人傑,誠信而有徵也。 

一、古城與著名園林

  蘇州古城俗稱老蘇州,座落在縱橫交錯的水路之中,多處街道沿河而建,水陸並行,民居房舍臨水而築,前巷後河,形成「小橋、流水、人家」的水都風貌。

  至於官宦人家所住的園林建築,一般有廳、堂、亭、台、樓、閣;繞以水榭、迴廊;輔以假山、水池、花木;綴以雕刻、書畫等藝術。形成居住文化的精華。具代表性者包括:宋之滄浪亭(北宋詩人蘇舜欽建、韓世忠曾居此)、元之獅子林(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出資所建,曾為貝聿銘家族所有)、明之拙政園(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請文徵明規劃建造,曾為忠王李秀成官衙)、和清之留園(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),並列中國四大名園。連同網獅園(南宋淳熙年間吏部侍郎史正誌所築,張大千、張善子兄弟曾寓居於此)、環秀山莊(清道光末年為汪氏耕蔭義莊,亦稱頤園)、藝圃(始建於明嘉靖年間,清初歸姜埰更名頤圃)、耦園(清順治年間保寧知府陸錦所築)、退思園(清兵備道任蘭生革職回鄉後所建)等九座古典園林。由於它們多以山水佈局,錯綜複雜的構形,精巧典雅的亭、台、樓、閣等安排於其間,形成獨特的藝術文化氣息,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於《世界遺產名錄》之中。

  七里山塘包括:閶門、石路、山塘等地區,歷來是蘇州商貿繁盛之地。沿街店舖櫛比鱗次,茶館、書場、戲院、酒樓、麵館等吸引人潮,呈現出姑蘇的民俗風貌,當地政府正開發從虎丘到石路的七里山塘,即將成為另一個旅遊景點。

  另一處被列入古蹟保留與重整的是平江路,其街道位於蘇州古城區東北隅。東到護城河,南至干將河,西至齊門河、臨頓路河,北至護城河。區內園林集中,文物薈萃;蘇州博物館、崑曲博物館、評彈博物館、拙政園、獅子林、半園(北)、惠蔭園、等,均落座此區,歷史文化氣息濃郁。 

二、生產基地

  生產基地是台商眼中的礦區,九十年代,蘇州發展外向型經濟,綜合實力不斷增強。2000年,在全國各大城市中,蘇州表現亮麗。其國內生產總值居第七位,外貿進口居第五位,累計合同利用外資居第二位,實際利用外資居第四位。

  據媒體引用官方資料顯示:目前(2006/5)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81家投資蘇州,有30多家在蘇州設立研發機構。其中包括三菱、三井、松下、日立、久保田、浦項製鐵、三星、旭電、西門子、飛利浦、阿爾卡特、諾基亞、艾默生電氣、禮來制藥、美孚石油、聯合利華、百特、杜邦、和艦等。台資企業則有友達光電、明基、華碩、英業達、台達電、國巨、中化、力捷、聲寶、長榮、敬鵬、國喬光電、勤美、華新科學、華宇、大同、中華映管等。<工商時報>曾將蘇州評為投資環A類最佳城市第一名,作為臺灣工商業者投資的首選地。

  蘇州轄區有11區之多,茲以眾所悉知的蘇州工業園區、蘇州高新(虎丘)區

(一)蘇州工業園區:是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,19945月實施啟動,迄今已逾十二年。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,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26萬,其中,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。以現代化、園林化、國際化的新城區為目標。

(二)地區結構與投資比例:如下表:

地區結構

歐美的專案

港、澳、臺地區

日韓

新加坡

本國

百分比

49%

22%

18%

6%

5%

(三)投資規模:投資上億美元專案超過60個,其中10億美元以上專案6個,區內專案平均投資額超3000萬美元,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專案計85項。

(四)產業層次:

·    高新技術企業:突破100家,尤其是在ICTFT-LCD、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為多。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貨基地和晶片封裝測試基地。大型客車和晶片產能均居全國前三位。

·    生產性服務業:在金雞湖、陽澄湖和獨墅湖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,政府先後投入200餘億元人民幣,興建了現代物流園、科技文化藝術中心、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生產服務設施60多萬平方米,建成左岸商業街、金雞湖商業廣場等。相繼引進百貨業,諸如:沃爾瑪、家樂福、世紀聯華等10多家。國際物流公司,諸如:美國普羅斯、日本近鐵等20多家。中外資銀行,諸如:香港滙豐、英國渣打等20多家。以及會計師事務所,諸如:普華永道、德勤等30多家專業機構,加快了現代服務業升級的步調。

  目前(2006/5)中新合作區就業人口已超12萬人,居住人口近10萬人,其中外籍人士超過8000人。

·    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%左右,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250億元人民幣,創造就業機會超過31萬個。2005年,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80.7億元人民幣,比開發之初增長了50倍;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超過3500美元和1250美元,平均成長了5倍左右。

(五)蘇州高新區(虎丘)區:

  此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側,東臨京杭大運河,南鄰吳中區,北接相城區,西至太湖。下轄楓橋、獅山、橫塘、鎮湖4個街道及通安、東渚、滸墅關3個分區和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。總人口47.2萬,其中常住人口28.5萬人,暫住人口18.2萬人,外籍人口0.5萬人。

  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60億元人民幣,財政收入55億元人民幣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,農民平均純收入1000美元。

  2006年,仲量聯行(綜合房地產服務與投資管理公司)全球知名的研究報告系列《全球最具競爭力城市》調查中,蘇州成為中國內地除京滬穗之外的所有二線城市中,GDP增長速度最高的城市,達15.3%。而在未來五年內,預計蘇州經濟平均增長幅度將達16%。 

三、來自台灣小吃店的品味

  從台灣到蘇州設廠、經商、旅遊、定居、養老的人,為數不少。這些人多半屬於多金與高學養(當地人眼中),蘇州居民對這樣的對象,自有一份混含著羨慕、好奇的特殊情感,連帶著一些生意人也跟著沾光。因為只要標榜或暗示來自台灣抬高食品定價一到四倍,仍會受到顧客的青睞。而這些台商也爭氣,到蘇州展店彷彿魚躍龍門化為龍似地,個個脫胎換骨,各具獨特品味,完全不像在台灣時的模樣。依我所的接觸與觀察到的有限店家,與您分享所見如下:

(一)永和豆漿

  座落在觀前街的永和豆漿,號稱用香醇的豆漿味,滿足顧客口感,店內使用咖啡色木質桌椅,中級餐廳格局,座位舒適寬敞,檔次非台北所能比擬。員工一律穿著制服工作,年青而有朝氣,店內佈置典雅,牆面以大幅古卷形式介紹豆漿的特色與好處,其中寫道:

  「中國人的智慧石磨,在學習推動石磨時,圓融中我們也萃取到精緻營養,使飲食除營養外,更能達到濃、純、味美。今天,我們堅持這股精神,保持特有風味,早餐到宵夜,建議您選擇永和豆漿。」展現出一股新的商業文化氣息。

(二)池上便當

  二層樓店面,位居熱鬧的臨頓路上,在一樓打出明顯的池上便當招牌,店內也採用咖啡色木質桌椅,來提高自己的身價。賣的是各式便當與牛肉麵、豬腳麵等。年青員工也一律穿著制服工作。在進門右側牆面,用文字向顧客訴說木片便當的歷史源由:

「池上乃是台灣東部著名地區,那裡山青水秀,日照充足,景色秀麗,盛產優質稻穀鄉人外出工作,自帶口糧,皆以簡素菜餚以木片包裝的飯盒為主,甚至發展成獨特的便當文化。」

  該公司以「正字優質米飯香,饌燒木片家鄉味」。運用這種充滿感性的文字,向顧客介紹自己產品,似乎頗能挑動食客的味蕾。

(三)四海遊龍

  座落在白塔東路的四海遊龍,以賣鍋貼、酸辣湯、貢丸湯、豆漿等為主,也搭配牛肉麵、酸辣麵等,以異於當地的獨特口味,受到顧客極度的歡迎。展店初期,曾以24小時營業為號召,如今雖提前至夜間11點歇業,來客量仍然令同業羨慕。

  該店於今年四月間,在店內樹立看板,訴說從1993年在臺北永和開設第一家四海遊龍2005年底擴充至127家分店的歷史。2002年開始跨海到昆山與蘇州古城區,展店數超過20家,董事長李幸長小卒變英雄的故事,頗為引人注目與欽佩。

(四)艾維爾

 艾維爾西點麵包店座落在白塔東路四海遊龍正對面,採西式裝潢佈置,門面上額橫寫「來自台灣 烘焙專業」八個大字。店內櫃臺牆面從上方是店名艾維爾其下一行是:「您的健康 我來維護」,接著是:「用上選材料,精緻的工藝,健康的理念,真誠的服務」四句話,最後一行是: I will 我願意

   店內乾淨明亮,西點麵包花式甚多,陳列亦具巧思,店員告訴我老顧客相當穩定,老闆也在其他地方開設分店,生意都不錯。

 四、體驗與省思

  我所看到的蘇州,所體驗過來自台灣的「吃」是有其侷限性的。蘇州的歷史與人物何其豐富,我只以幾行文字介紹。蘇州的名勝古蹟與園林有數十處之多,我只提到其中九處。蘇州的工業生產基地亦多達十一區,我只介紹其中二區。來自台灣的「吃」店一定不少,而我只介紹其中四家,必定仍有許多我沒有寫入或沒有發現的。

  沒錯,前者如新島咖啡、台塑牛排、等,後者包括一些未成名的台灣品牌與以台灣為號召的小攤位,諸如:珍珠奶茶、台灣香腸等。

  我這麼做,是基於以自己熟悉的小型連鎖店為對象,記述自己的體驗,這需要讀者們諒解的。在這切身觀察與體驗下,發覺仍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地方,值得與大家分享:

·    蘇州建設與發展採老區重整,新區開發,齊頭並進策略。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區,例如平江區,居民仍維持著數百年來的居住環境與生活習慣,形成特殊景觀,包括:井邊洗衣、巷道竹竿曬衣、馬桶、小雜貨店、家庭理髮店、燒餅舖、地攤小販等。當地老居民,面對區外繁華,似乎無動於衷,仍然對這自己長年生活與成長的地方,充滿依戀之情。  這種情愫是可理解的,誰能不眷戀「小橋、流水、人家」的情境?誰能忘情於巷口小販叫賣聲的期待?他們無奈的是;昔日後門清澈見底的流水,而今已不再,這是犧牲環保的代價,你不覺得可惜嗎?

·    至於新開發區,水陸交通等基礎建設,直逼歐美,無論是辦公大樓、購物中心或商務中心、廠房建築等,無不充滿華美壯觀的現代感,故又有洋蘇州之稱,似乎又為他們添增幾分驕傲。

·    台灣的大企業如:台塑、鴻海、長榮、宏碁、華碩等,逐鹿中原、旗開得勝的例子,是眾人皆知的事。由小而大,衣錦還鄉的企業還包括:頂新集團、天仁集團、自然美、等也是無人不知。由小轉大的小吃店,包括永和豆漿等四家,跨海變身成功,亦將成為美談。

·      這些企業,無論其規模大小,都有一項勇於求變創新的共同特質,他們相信自己的判斷,從充滿殺戮的紅海跳出,進入少有競爭的藍海,獲得成功,成為台灣企業脫困的典範。 

五、結語

  沒去蘇州前,想像中的她,只是模糊的人間天堂印象。跟隨旅行團遊蘇州,看到了園林美景和太湖的嫵媚風光,有了具體的人間天堂形像。待作較長時間的停留,並乘機拜訪客居陽澄湖畔的趙民德會友時,有機會綜覽蘇州工業園區、蘇州高新區、昆山市等,方知其大。因為眼前所見,處處是現代化的工廠密佈,沿著長江三角洲,連成一片。縱有空地,亦莫不正在整建中,呈現出活潑地生機,當今世人將她視為世界生產基地,誠非虛譽。

  透過本人拙筆,您看到了什麼樣的蘇州?有什麼領會?間接接觸,不如實地體驗。有空時,不妨翻翻歷史,不妨親臨現場,也許您也會有不同的體驗與省思,願意與我們分享吧!

*本文發表於95/8《品質月刊》

 

 

lingf01 / Xuite日誌 / 回應(4) / 引用(0)
沒有上一則|日誌首頁|沒有下一則